Cinque Terre
 
【教学改革与研究】关于印发《皖南医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9-04 预审:洪艳 二审:颜亮 终审:黄月娥 来源:教务处(招生办、高教研究室、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阅读次数:

关于印发《皖南医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政〔202167

各处级部门、单位:

    《皖南医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学校2021年7月16日第29次党委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严格贯彻落实。

     附件:皖南医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皖南医学院

2021年7月16日

皖南医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育积极劳动精神,提高必备劳动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将“五育”融入“三全育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皖医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青年大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医学专业特色,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突出专业特色。根据学校和各学院实际,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充分挖掘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实践教学基地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力争达成“专业特色明显、育人成效显著”的劳动教育目的。

(五)强化综合实施。加强工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学校各部门、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协同育人体系。

四、主要举措

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专业见习实习、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面对劳动教育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第一、二课堂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品牌打造等,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化、体系化。

五、工作机制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时数不低于32。本科阶段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研究生阶段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以实践为主的部分课程可设置劳动教育模块或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着重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课程实施方案见附件)。将每年5月定为学校“劳动教育月”,集中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六、内容体系

(一)培育“劳动+生活”特色育人品牌项目。各学院结合具体情况设定“爱劳动•爱生活”主题劳动实践日,以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宿舍团小组为单位,自觉参与宿舍、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日常生活劳动。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和供给,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围绕校园、宿舍开展劳动教育,实施生活技能培育。

(二)培育“劳动+服务”特色育人品牌项目。鼓励青年大学生结合学科和专业优势,以项目化运行的方式,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乡村振兴战略、专业志愿服务、助研助管助教、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三)培育“劳动+专业”特色育人品牌项目。立足学校实际,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实习实训、基本技能锻炼、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等形式,培养劳动兴趣,同时选择技术创新性、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通过劳动技能培养,培育至少一项“劳动+专业”特色育人品牌培育项目。学校将支持和培育部分优秀特色育人品牌项目,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创新劳动教育新方法。

(四)培育“劳动+示范”特色育人品牌项目。组织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邀请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校园开展宣讲;选树大学生劳动典型,将劳动教育融入“十佳”大学生评比;与专业教育和技能竞赛相结合,增强学生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自豪感。

七、评价标准

(一)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五育”并举的评价体系。完善现有第二课堂学时和体育美育劳动社会责任教育学分制度,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确保记录真实可靠。学生的“五育”考核结果作为其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必要条件。

(三)建立劳动教育典型培育选树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劳动教育典型事例和个人,逐步建立劳动教育典型培育选树机制。

八、工作保障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设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为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后勤管理处、校团委、研究生学院,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强化学校劳动教育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和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劳动安全教育等保障。

(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总体负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加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力度,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教学成果评奖范围。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

(四)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时代主题和典型案例提升教育效果,注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加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

(五)强化安全保障。建立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疾病传染、生物安全等。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 241002

    • 教研科:3932650
    • 教务科:3932633
    • 普教招生办:3932637
    • 实践教学科:3932680
    • 考试与教材科:3932631
    • 处长信箱:jwc@wnmc.edu.cn
  • 办公室:3932652
  • 高教研究室:3932650
  • 教学质量评估科:3932438
  • 教学质量监控科:3932502
  • 教师能力发展中心:3932650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