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于美琴:中西合璧,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人:黄月娥  发布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21

一、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

于美琴,山西省定襄县人,198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于2000年9月考入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四年的刻苦学习让她打下了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也掌握了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大三的时候立志考研,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取了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于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在此深造,提高了科研研究能力,也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格局。

2007年7月入职皖南医学院外语教研室,成为一名外语教师,入职后不断向老教师学习,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之余,阅读了大量书籍,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并于2011年评上讲师。之后,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主持过两项省级重点项目,独立发表论文8篇,于2021年晋升为副教授。

二、立德树人案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端正学生的品格,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四有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和进步。因此,于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1.注重启发式教学

于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分析课文,总是循循善诱,运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和思考,从篇章到段落,从语言到文学,从具体知识到听说读写译的五大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不仅有知识,有技能,还会思考,善于自学,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有学生说,“最喜欢听于老师分析课文了。”有的说,“于老师的课文分析得真好。”
    其次,于老师还特别重视阅读,不仅是课内的精读,还有课外的泛读。对每一届学生都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经常以单元为模块,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并用所学的文学批评理论给学生分析,力求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讲到第四册《海洋探索》那个单元,会给学生推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且要求学生反思人与大海的关系,老人对大海的感情是怎样的。在学生讨论后,于老师还会精心总结,人与大海应该和谐相处,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观,应该适度索取,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2.中西合璧,让传统文化进课堂

作为英语老师,于老师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宣扬,力求避免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她的课堂到处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影子。深爱传统文化的她,在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们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她希望学生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涵养性格。“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仁者爱人。”她把这些满含“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藉由一篇篇英文课文展现出来,并巧妙地与英文进行对比,从而彰显文化自信。比如“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对比,让学生了解郑和的船队远比哥伦布宏大,而且出使的目的是为了宣言国威和贸易往来,远非哥伦布的以开发殖民地的目的所比,从而真切地了解到我们祖国爱好和平的历史。
    医学无国界,但医生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于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向学生展示祖国的伟大和灿烂文化。比如,在讲“ The True Height(真正的高度)”一文时,联想到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奋力拼搏,艰难夺冠的事件,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过去的女排精神。再比如,在专业英语讲到“The Respiratory system”(呼吸系统)疾病时,联想到了三年疫情期间,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中国民众的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才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这一切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犹如周深在《灯火里的中国》唱到的,“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

同时她又告诉学生们,要有宽阔胸怀,能够兼收并蓄,要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视角,要走出去,向世界介绍中国。旧时代的魏源宣扬“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时代的中国追求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3.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除了课内的引导,于老师还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指导学生晨读,参加党支部举办的四、六级讲座等,力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三、课程思政实践心得

   通过做课程思政示范课的项目,于老师有以下心得:

(一)注重系统性

以专业英语这个项目为例,于老师很注重系统性,作为一门课程应该统一规划,设计好各个章节的比例和课时。医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分为三大板块:医学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包括文献阅读和学术写作两个部分和口语交流。

第一板块:医学史

分为中医史和西医史两个部分。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了解中国医学史,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中医发展的脉络,知晓中医治病的哲学基础,而且可以明白中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抵制当下的一些不良思想如“崇洋媚外”等,从而在对外交流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不应该盲目自大、闭塞落后,所以也应该以开阔的胸怀学习西医发展史,了解西医的源头和近现代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从而对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着客观的判断,为最终打造“中西合璧”的理想局面而奋斗,从而为祖国的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板块:思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critical thinking 的培养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事实上,思辨能力培养乃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一言以蔽之,“教育,不折不扣,就是学会思考。”《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依托正是思辨能力,本课程设计的文献阅读和学术写作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文献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文献阅读是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水平就是专业英语老师必须考虑的一件事情。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吸取原文的知识和观点,较少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陈则航认为,阅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经,而思维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条件。在阅读中纳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批判性阅读。何强生、刘晓莉(2003)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性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评价文本和作出反应三个步骤。批判性阅读模式可以说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基础。

2.学术写作

学术写作的设置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需要做一定的科学研究,就需要发表文章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专业交流;二是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太常见,为了防微杜渐,就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学术研究精神,学术研究的规范行为是什么,从正面引导莘莘学子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独立开展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2)培养思辨与创新能力,3)掌握基本的学术英语,4)进一步提高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板块:口语交流

在国际化语境下的今天,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要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而且口语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国际文化与经济交流中,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口语学习,一个是国际学术会议,一个是日常交流。

(二)注重融合性

首先,每个单元都配置了名家故事:古今中外许多医学名家的故事是激励医学生献身医学的极好范例,通过介绍这些医学名家的事迹,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动和鼓舞,强化医学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责任感和道德感。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小组任务的方式完成。

  其次,在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上注重和所学内容相结合,力求自然融合,不生拉硬套。比如,讲到内分泌系统的胰岛素,自然引出我国在这方面做的成就:中国是世界上首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并对具体的研究过程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前辈的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产生感慨,激励他们为攀登新的科学高峰而奋斗。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的进行,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形。所以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有理论学习,每个单元根据所学内容还要开展一次相关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志愿者活动,从而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只属于过去,未来于老师还会一如既往地躬耕教育,砥砺前行!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 241002

  • 教研科:3932650
  • 实践教学科:3932080
  • 教材科:3932631
  • 普教招生办:3932637
  • 电子邮箱: jwc@wnmc.edu.cn
  • 教务科:3932633
  • 教学质量监控科:3932502
  • 高教研究室:3932650
  • 处长信箱:634498695@qq.com